
0898-7099520
浏览次数: 时间:2024-06-03 16:15:52
CQ9电子官方网站当前,我国汽车产业正从电动化加速迈向智能化,而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是这场产业变革浪潮的引领者。在汽车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质量管理、品牌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,人工智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,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带给用户的体验也越来越好。
5月8日,随着一辆磨砂纯灰色创新纯电动BMW i5驶出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大东工厂总装线万辆整车正式下线。
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不仅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,也是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。“大东工厂冲压车间拥有业界顶尖的六序伺服万吨级冲压机,采用了行业首创的人工智能质检系统CQ9电子app,监测冲压车间零部件生产质量。”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说。
据了解,这套永不疲劳的人工智能质检系统由宝马自主研发,不仅能跟踪检验生产线上每个零件,而且数据分析速度极快。仅需0.01秒就能完成冲压过程单张影像数据资料的分析,检测准确率接近100%,让肉眼无法发现的微小缝隙无所遁形,确保零部件以最佳状态进入下一道工序。目前,沈阳生产基地已上线项人工智能应用。
三网合一的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XNet能够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。对现实世界中可通行空间进行3D高真实度还原,清晰识别静态障碍物的每个细节,使得感知范围提升2倍,面积可达1.8个足球场大小,精准识别50多个目标物。而XPlanner就像人类的小脑,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,使得驾驶策略不断向拟人进化,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,前后顿挫减少50%、违停卡死减少40%、安全接管减少60%。
据了解,传统的自动驾驶系统仅有感知环节采用神经网络,规划、决策、执行等模块仍依靠人工编写规则,但要解决极端工况下长尾场景问题CQ9电子app,需编写的控制程序数量庞大,依靠人工面临较大挑战。而人工智能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,可以取代传统的模块化自动驾驶系统,将感知、决策和控制整合为一个整体。这种技术直接从输入图像数据到输出操作控制,更接近于人类真实驾驶模式。
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学习、计算及思考能力,并具备越来越“聪明”的自我成长能力,这集中体现在极越01车内的智能多模态交互。极越首席执行官夏一平告诉记者,与过去简单的“开窗”“关声音”指令型语言不同,极越01实现了“类人级”的语音交互体验。使用者可以与极越01“聊天”,即使一口气说十几个指令,座舱系统也能全部记住并执行,使用者甚至还能和它聊聊奥数题的解法。
“由于手机和座舱在交互逻辑、显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,这样的机械式搬运难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。”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、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认为,大模型上车后能将座舱各单点AI功能组合起来,并自动调用座舱软硬件资源,多模态大模型甚至能够实现人与车的多感官交互,显著提升交互顺畅性、自然性,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。
不过,无论是提升智能座舱交互体验,还是强化智能驾驶安全性,大模型对算力、数据及适应性操作系统都提出更高要求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表示,高端人才、高端芯片、高质量数据,这“三高”是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待解决的主要短板,还需要取得新突破CQ9电子app,才能更好赋能汽车产业。(杨忠阳)